交流讨论
最新话题
- 《教学论与生活》读后感
-
- 2023年02月23
- 阅读了一本关于教学与生活的书。在新的科学发明和新技术层出不穷的时代,学校应该教给青少年什么知识,锻炼我们怎样的技能,才能在离开学校后具备生存能力? 阅读后得知,教师的教学计划必须在学生的发展上下功夫。对学生知识、技能的教学,目的是促进师生的发展,使师生获得最大限度的自我发展能力。 首先,要做的是调整学校的教学组织体系,给学生给予自学、获取教学知识及其他知识的机会;其次,是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力,以帮助师生分析并处理现实问题。当然,这一切活动必须有科学的监测系统以保障对教学过程和结果的测量。目的之一是有意识、无意识地修正师生语言中的不文明词汇,培养文明社会的合格公民。科学检测系统的设计者每隔一段时间就分析前几天的教学和教育过程,以制定此后一段时间指导行动的计划。新的行动计划与前几天的教学与教育过程中的概念相连接,就使得科学检测系统具有连续性,受教育者掌握更多的科学概念,以及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科学检测需经历至少三个阶段:感性经验的积累阶段,认识现象的实质性阶段,以及解决实际工作任务阶段。;
- 点赞 (0) 回复 (0)
- 《教育在十字路口》读后感
-
- 2023年02月23
- 阅读了一本对教育有着深刻探索的书。 书中开篇就提出:教育是要培养属于特定国家、特定社会环境和特定历史时期的独具特点的人。这里的人,是指成为一个人,而不是造就自我。这种人具有自然本性,更重要的是具有在社会和文明中发展的文化性、历史性和伦理,不断在生活环境中获得智力和道德上的进步。关于实践,书中提到:行动和实践是朝着一个目标的,而且是一个有决定意义的目标,即社会生活需要个体服从共同的善,这种共同的善会回归个体。当然,经过一种复杂的法制体系和科学机制,这种共同的善保障个体的经济、政治权利和公民道德。值得注意的是:要贬低个性很容易,但要塑造它却相当困难。教育如果缺少目标,或者目标太理想化,亦或目的与实际不符,则很可能培养的是受过教育的,却稀里糊涂的长不大的孩子,或是培养出无知的、嬉戏科学的从大人回到孩童层级的人。对人的教育可以分为几个层级:处于第一层级的受教育者,应该关心人类生活的技术手段,并懂得物质的分配与利用原理;处于第二层级的受教育者,将拥有一些可以维护和改善人类生活的基础性工具;处于第三层级的受教育者,则通晓人类生活的智力目标,拥有包容人、理解多元化世界,并进行人类创造活动的能力;处于第四层级的受教育者,将关怀人类生活中的一些智力目标,通过把握目的、条件、人的自然性,行动的秩序及伦理等范畴,实现一些智力目标。当前,我们国家对技术和受技术训练的技能性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也就是受第一层级教育的受教育者的现有数量和后备人员数量在增加,大众教育在培养人的非功利的精神修养的同时,要培养一代代人成为有中国特色的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一个终身教育和公民学会学习的持久过程。;
- 点赞 (0) 回复 (0)
4个小组成员
- *(组长)
-
- 图书馆/外馆斜街校区分部
- *(组员)
-
- 图书馆/外馆斜街校区分部
- *(组员)
-
- 师范学院/小学教育系
- *(组员)
-
- 师范学院/小学教育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