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法课堂探路径 青春聚力护版权——北联大师生共话版权社会共治新格局

2025年11月3日下午,北京联合大学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组织应用文理学院法律系30名本硕学生,赴海淀区望海楼卧松斋参加“构建版权社会共治新格局”主题普法课堂。本次活动由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版权局)主办、北京市出版版权协会承办,隶属于“‘京’彩文化 青春绽放”行动计划书香行项目,央视网对活动进行全程录制。

作为连接版权理论研究与行业实务的重要纽带,本次课堂以“政策解读+案例研讨+职业引导”为核心模式,旨在帮助法律专业学生打通理论与实践的壁垒,提升专业应用能力。活动特别邀请首都知识产权服务业协会高级顾问刘海波、中国音像著作权集体管理协会副总干事国琨、腾讯集团法务副总裁刁云芸三位业界专家,围绕版权保护前沿议题展开深度分享。

嘉宾共话:解码版权保护痛点与破局之道

11-1.jpg

嘉宾对话

刘海波主持课堂对话,指出音乐的繁荣离不开版权制度的保障,但音乐版权具有复杂性。聚焦音乐行业和网络隐私议题,共同探讨如何应对侵权治理与行业保护的相关挑战,构建版权多元化社会共治格局。

11-2.jpg

课堂现场

刁云芸指出,影视行业面临着日趋严峻的侵权盗版问题,新热影视剧一经上市,一些短视频平台、浏览器平台通过聚合话题、算法推送、排行榜推送等方式,造成侵权现象严重,影视企业维权困难。版权出海方面,《长相思》等剧在美国维权获得法定最高判决判赔,体现了中国高品质影视剧的市场价值,也反映出国外在侵权认定和判赔标准上的严格态度。

国琨分享了音乐行业版权管理的经验,音乐版权涉及布置发行、出租、信息网络传播等多种权益,需要有专业机构来统一收集权利、解释使用权并进行透明、稳定的管理。通过集体管理组织标准去保护版权,能够以高效、便捷和低成本的方式形成生态循环。

三位嘉宾一致认为,构建版权社会共治新格局离不开多方协同:权利人需强化维权意识与能力,网络平台应切实履行主体责任,提升侵权内容识别与管控水平;同时,AI技术的智能监测、第三方机构的专业服务,正成为版权保护的新兴力量,为治理体系升级提供技术支撑。

学子感悟:在实践课堂中厚植专业素养

沉浸式的教学场景让在场学生收获颇丰。“以前在课本上学习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今天通过影视侵权案例有了更直观的理解,也意识到版权保护不仅是法律条文,更关系到整个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一名学生在课后分享时表示。

此次普法课堂为法律系学生搭建了近距离接触行业前沿的平台,不仅帮助他们明晰了版权产业的现状与挑战,更积累了侵权认定、维权实操等方面的宝贵经验。北京联合大学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学校将持续深化校地合作,依托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为学生提供更多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机会,培养兼具专业能力与社会责任感的版权保护新生力量。

11-3.jpg

合影

文/图书馆 图/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