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建设研究动态(总第59期)2018第10期


学科建设研究动态 

北京联合大学图书馆(师范学院分部)主办



前  言

学科优势是高校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走特色兴校之路,能充分发挥高校在长期办学中积累的比较优势。北京联合大学外馆斜街(师范学院)校区图书馆特编辑此简刊,旨在为师范学院学科(专业)建设工作提供相关信息。诚挚欢迎给我们的编辑工作提要求、建言献策,谢谢大家。

 

从“泛学科化”到“再学科化”

——我国职业教育研究的应然路向

1983年,职业技术教育学作为教育学的二级学科被列入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学科创建伊始,职业教育研究者着眼于借鉴和运用普通教育学的研究范式,在传统学科标准下创设了自身的理论体系与方法体系。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上升至国家战略并得到强力推进,在一系列示范工程、建设规划、行动计划等出台之后,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问题领域研究逐渐成为教育研究中的热点,但是,与此形成强烈反差的是,职业教育的学科理论研究却显得较为冷清,职业教育研究呈现出较为明显的“泛学科化”倾向。因此,在学科形态由传统学科向现代学科演化的时代背景下,如何促进职业教育学科理论研究与问题领域研究的“再学科化”,是提升职业教育学研究水平和提高专业人员培养质量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职业教育研究“学科化”的历史进程

(一)职业教育研究“学科化”的内涵

学科是人为的对知识的划分,是知识集聚到一定程度后按照其分化与演化的逻辑而进行的分类,这种学科分类标准逐渐演化为学科的判断标准,并成为一门学科能否独立的标志。在传统学科视角下,学科的判断标准包括独特的研究对象、独特的研究方法和完整的知识体系。独特的研究对象是学科特有的“学术领地”,独特的研究方法是学科独有的“认知方式”,完整的知识体系是指从概念到理论的逻辑严密的知识体系。

“学科化”就是按照学科的判断标准进行学科建设、取得学科建制,进而实现学科独立的过程。可以说,“学科化”的过程包括取得学科内部建制和外部建制两部分。学科内部建制,包括形成公认且明确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概念和理论体系等。学科的外部建制,包括成立社会组织、建立研究与人才培养机构、出版学术刊物等。

(二)职业教育研究“学科化”的历程

三十多年来,职业教育学科建制不断发展,先后创办了专门的理论刊物《职业技术教育》(1980年),成立了中国职业教育学会和教育部职业教育中心研究所(1990年),培养职业教育的本科(1985年)、硕士(1987年)、博士(2001年)、博士后(2007年)、专业硕士(2015年)人才,截至2016年,职业教育学博士点增加到27个,硕士点134个,形成了从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的完整的职业教育学人才培养体系,并拥有两个国家级职业教育研究所,即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两个全国性群众性学术团体,即中华职教社和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以及《教育与职业》、《职业技术教育》、《中国职业技术教育》、《职教论坛》等一批专门理论刊物。

职业教育的内部建制探索不断深化。在研究对象上,存在“现象说”、“关系说”、“问题说”、“规律说”、“存在说”,即认为职业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客观的职业教育现象,职业教育的内外部各种关系,职业教育问题,职业教育规律,职业教育的活动、制度与理念,等等。在职业教育的理论体系上,存在“逻辑起点论”、“问题系统论”、“范畴水平论”、“核心价值论”、“生成性实践论”,即职业教育学的学科理论体系,应首先把握其逻辑起点,或确定其研究的基本问题,或界定学科的范畴水平,或探寻学科的核心价值,或树立生成性思维,并在此基础上,依据逻辑推演轨迹,系统构建严密的理论体系等。在研究范式上,存在着“起点范式说”、“方式范式说”、“取向范式说”。“起点范式说”认为,职业教育应以经济发展、职业发展、技术学理论作为自己的逻辑起点来进行研究。“方式范式说”认为,职业教育研究应探求职业教育问题,或回归职业教育的生活世界。“取向范式说”认为,职业教育应秉持本土研究和实践取向研究。

二、我国职业教育研究“泛学科化”的现实境遇

(一)“学科化”探索的尴尬:传统学科视角下的学科认同质疑

按照传统学科的衡量标准,职业教育学还不是一门成熟的学科或学理意义上的学科,还处于“前学科”阶段。

(二)“泛学科化”倾向的推崇:从学科理论构建到问题领域研究

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问题研究逐渐成为研究中的“热点”,由此,职业教育研究呈现出由教育学范式的理论构建到多学科视野的实践研究的“泛学科化”倾向。

(三)“泛学科化”研究的境遇:“学术繁荣”与“研究失范”并存

根据笔者的不完全统计,1984-2015年,我国共出版职业教育类相关著作263部,其中,1984-2000年出版著作25部,与职业教育学科相关著作16部,占64%;2001-2015年共出版著作238部,与职业教育学科相关著作48部,占20.2%。

“泛学科化”倾向下职业教育实践研究,在学科理论与具体实践的关系上,忽略了职业教育学科建设与具体实践的相互支撑与促进作用,进而出现了大量低水平和重复性的研究成果;在研究对象上,实践研究紧扣时代主题,但研究的继承性和连续性不够,研究领域不断扩大,“板块式研究”倾向明显,致使职业教育研究的系统性不强;在研究范式上,以思辨性的结构主义研究范式为主导的研究生态在一定程度上表明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研究仍主要表现为应然式的研究,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深层逻辑和具体运作缺乏必要的解释力。

三、我国职业教育研究“再学科化”的未来路向

(一)学科形态演化:从传统学科到现代学科

现代学科形态具有如下特点:学科知识并非由知识演化逻辑推论得来,而是基于现实问题域的理论总结,呈现出学科知识交叉和叠加现象,知识结构呈现出一定的松散性,不追求严密和统一的理论体系;学科发展逻辑由学科知识自然演化转向社会需求主导,学科划分标准由研究问题的性质所决定,且学科性质是应用性学科为主;学科研究内容是基于社会领域需求的、综合性的现实问题或问题域,具有开放性和动态性等特点;学科研究方法以多学科、跨学科研究和交叉研究作为主要方法,没有专属于学科自身的独特的研究方法。

(二)坚定学科取向:作为现代学科的职业教育学

“今天的学科不只是认识的工具,更是社会进行知识管理和促进知识发展的工具,而一门学问要想成为学科,不仅是其知识发展的内在要求,更是社会需要其发展的外在要求”。因此,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坚定职业教育研究的学科取向,仍然具有重要意义。作为“现代学科”的职业教育学,应跳出传统学科标准的束缚,从追求独特的研究对象转向拓展职业教育研究问题域,并在关注职业教育改革实践的基础上,运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汇聚多学科背景的研究团体,进行具有一定解释力和指导力的职业教育理论研究,通过职业教育学“现代学科”体系的构建指导并引领现代职业教育的具体实践。

(三)职业教育研究的“再学科化”:基于现代学科视角的整合

 (参见:张栋科,闫广芬,杨如安. 从“泛学科化”到“再学科化”——我国职业教育研究的应然路向[J].教育研究.2018,(6):24-32.)

电话:6421·7711转2316     联系人:周生芳        2018年10月11日印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