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发展动态(总第63期)2018第12期
教育教学发展动态
北京联合大学图书馆(师范学院分部) 主办
总第63期 2018年第12
前 言
经济社会发展要求高校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撑,实现高校与社会的合作,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在教育教学领域,师范学院的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的目标、任务和要求。为更好地服务师范学院教育教学工作,特编辑此简刊介绍教育教学领域的最新改革与发展信息。各系领导、教育教学管理人员、广大教师和同学们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是教育教学改革发展中的真问题,是我们关注的重点,真诚希望大家为编辑工作建言献策,谢谢大家!
高等教育教学评价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
学界对高等教育教学评价问题十分关注。在不同的时期,研究的侧重点有所差异。阶段性地回顾我国高等教育教学评价的研究情况,对重新审视教育教学评价职能、提升高等教育质量,以及后续的理论研究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鉴于此,本文对作者、机构、关键词进行了文献计量与可视化分析,从研究基本现状、研究视角与方法、研究热点演进三个方面展开。最后,结合文献梳理,做出总结与思考。
一、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中国知网”(CNKI)是我国比较有影响力的学术成果检索平台。本文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中以“教学评价”为主题词,期刊来源选择CSSCI,对处于1998-2017年的文献进行检索,检索条件为“精确”,不包括硕博论文和会议论文。之后,对检索结果进行人工过滤,剔除幼儿园、中小学等非高等教育阶段的研究和访谈稿等非学术研究文献,共下载有效文献781条。
(二)研究方法与工具
Citespace作为一种文献分析工具,对特定领域文献进行计量分析,能够探寻出该领域演化的关键路径及知识转折点,并通过一系列可视化图谱对该领域的演化进行分析和发展前沿探测。本文运用Citespace对下载文献进行计量分析,并在描述其外显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发展背景、对研究视角与热点等进行追踪,把握研究脉络,思考未来发展。
二、结果分析
(一)研究基本现状分析
1、研究脉络分析
根据发文数量走势,我国高等教育教学评价的研究可以被划分为四个阶段:1998-2011年,文献数量逐年增加;2012年、2013年,文献数量急速回落;2014-2016年,文献数量逐年增加;2017年,文献数量有所下降。
2、文献著者分析
本文对下载文献的作者进行了统计,共涉及作者1251人,其中,发文数量达到三篇及以上的作者只有5位,占比0.4%;发文数量达到两篇的有46位,占比3.7%。这说明作者范围广泛,但高产作者较少。
张应强、刘在洲于2003年发表的《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教学质量保障问题》被引频次最高,达到145次。该研究阐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超常规模增长导致的教育教学资源紧缺以及高校教学质量问题,提出要完善分类型、分层次的高校教育教学评价制度等。
蔡敏、张丽于2005年发表的《大学生参与教师教学评价的调查研究》被引频次次之,达到135次。该研究通过问卷与访谈调查,归纳了高校在评价的时机、形式、内容、结果利用以及师生的认知和态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在拓展教学评价内容、开发学生参与评价的途径,以及研发用于各类课程的评价工具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3、发文机构分析
发文量达10篇以上的高校有10个。华中师范大学20篇、华东师范大学14篇、华中科技大学13篇、西南大学12篇、南京师范大学11篇、北京师范大学10篇、华南师范大学10篇、南京大学10篇、陕西师范大学10篇、西北师范大学10篇。
(二)研究视角与研究方法
高等教育教学评价研究涉及了评价目的、评价理念、评价标准、评价方式、评价客体、评价主体等多个研究视角。
从宏观层面的评价目的来看,促进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完善人才培养、优化学校教学管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等是主要的关注点。在中观层面的评价标准方面,多依据人才培养定位、设定评价指标展开评价,如张世林等(2000年)设计了体育院校运动技术教学与效果评价体系等。从微观层面的评价方式来看,研究多采用发展性评价或将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结合起来,或基于大数据、或采用概念图的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认知。另外,评价客体是高等教育教学评价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涉及教学阶段与过程,学科知识或人文素养或创造,人际交往等能力,混合式学习、自主学习,或研究性教学、有效教学、实践教学等教与学的类型。
(三)研究热点演进
本文运用Citespace将高等教育教学评价方面的文献进行关键词共现分析,以便从时间维度来了解文献的热点演进和知识流向。
1、1998-2008年间,研究文献逐步增多。高等教育教学评价研究热点集中在促进“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上,注重教学的有效性,同时,关注“课堂教学”,把教学评价作为“教学模式”或“教学设计”的一部分。
2、2009-2011年,研究成果最多,数量达到254篇,研究的角度多元化。“教学改革”仍是关注的重点。在如何规范教学评价上,更科学客观的“指标体系”、“评价体系”研究升温,在评价主体上关注到了“学生评教”,在评价方式方面,“形成性评价”的研究呈上升趋势。
3、2012-2017年,发表的文章有所减少,对某一方面的关注度降低且呈分散研究趋势。“评价体系”、“教学模式”、“学生评教”等受到持续关注,“翻转课堂”、“慕课”等成为高等教育教学评价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一方面,很多研究关注美国的教学活动的展开及其教学评价的落实;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备受关注:学生们走出课堂,贴近现实的实践教学形式如何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引发诸多研究者的思考。同时,翻转课堂、慕课,教学形式新颖,但教学效果未必最佳,如何评价成为研究者们关注的热点。
三、总结与思考
第一,持续性研究有待加强。现有高等教育教学评价研究,特别是实证研究的数量少,有必要鼓励和加强持续的追踪性研究。
第二,挖掘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当前,高等教育教学评价研究涉及的领域较宽泛。存在的问题:首先,关注体育、英语、思想政治等课程的研究多,其他学科门类的研究少。其次,关注高校、大学的研究多,高职教育有一些研究,而关注其他类型高等教育的研究较少。再次,目前对“以学习者为中心”、“学生评教”等方面的研究较多,说明高等教育教学评价已意识到学生在高等教育教学评价中的作用,但如何发挥评价的反馈作用,深化学生对评价结果的理解,帮助学生进一步学习,促进学生的自我改进、自我发展等方面值得做进一步深入研究。最后,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高等教育教学评价研究热点会不断跟进,如翻转课堂、慕课等新型教学方式和教学技术都会融入教育教学,新的研究方法和技术也会更新并深化对该领域的认识,并带动研究的发展。
第三,加强作者间、发文机构间的合作。
(参见:朱英,郑晓齐,马小燕. 高等教育教学评价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J].高教探索.2018,(8):121-128.)
电话:6421·7711转2316 联系人:周生芳 2018年12月5日印制
期
网 址: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官网—图书馆—学科服务—学科导航—教育教学发展动态